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2026年医疗器械展会: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迎来规模量产上市,大博医疗可新增约5亿收入!

时间:2025-8-6 17:42:58点击:

2026年医疗器械展会了解到,近期,大博医疗(002901)密切在行业展示推广其骨科手术机器人,吸引了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8月4日其股价盘中涨停。

据了解,大博医疗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产线建成后,自2025年二季度开始临床应用全面启动,其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已在全国30余家三甲医院完成临床验证,累计完成超200例手术,覆盖复杂关节置换、翻修等场景。

行业反映大博医疗的手术机器人有两大特点,一是基于亚洲人骨骼数据库,与腾讯AI大模型合作进行AI术前规划,误差率≤1.5mm;同时支持5G远程手术,医生可远程操控完成高风险手术。

这两大特点也是其成为在行业里获得较高认可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大博医疗原来的耗材业务,机器人商业化定位明确(非独立盈利,而是耗材销售催化剂),符合骨科行业“设备+耗材”捆绑模式。

大博医疗还新研发了全球独家PEEK(聚醚醚酮)和双相磷酸钙(BCP)复合材料和3D打印植入材料技术,相关材料兼具力学性能和骨整合能力,能有效解决传统金属锚钉导致的骨质疏松问题。3D打印植入物与手术机器人技术配合后,让大博医疗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可以适应整个骨科外科置换、修复手术作业环境,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如大博医疗的PEEK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孔隙率精确控制,促进骨细胞长入。这类材料创新避开集采同质化竞争,毛利率有望保持在80%以上。

作为骨科耗材行业领头厂商,大博医疗原来主营的产品如髓内钉、空心钉、锁定钉板(创伤类);脊柱接骨板、椎间融合器(脊柱类);髋/膝关节假体(关节类)等,构成了公司80%以上的营收来源,而这些产品也正是集采政策重点覆盖的“重灾区”,是前几年骨科耗材集采的主要业绩影响方,因此大博基疗过去几年不管是业务收入还是业务利润,都曾大幅度下滑。

不过集采也让大博医疗以量换价,成为了真正的行业龙头厂商,市场份额反而得到了提升。从2024年开始,大博医疗的主营业务在量增的情况下恢复增长,到2025年一季度营收5.5亿元,同比增长28.8%,毛利润3.83亿元,毛利率约为69.64%,已恢复至集采前80%水平。前不久发布的2025年中报预告内容显示,上半年净利润约2.3-2.5亿元,同比增速66%-81%,绝对值接近集采前2020年同期2.43亿的水平。

目前集采带来的行业出清基本完成,而大博医疗则借集采新增的渠道,研发推广手术机器人设备与术式,加快了手术机器人的入院速度和广度。

公司在近期的机构调研中也透露,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未来将作为辅助营销工具带动配套耗材销售;同时强调集采后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也有益于大博医疗新业务的开展。

目前大博医疗在骨科领域的各个目标细分赛道市占率,都己经进入到了国内前列,大博医疗也表示,2022年定增项目已于2024年底投产,资本开支高峰结束,暂无大规模支出计划;研发投入聚焦材料、工艺及临床效果优化,覆盖骨科四大领域及齿科等非骨科板块。未来主力将围绕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量产与入院装机,完成整个骨科生态的建设。

目前大博医疗的手术机器人生产基地己经启动规模化生产,2026年目标装机量突破500台,覆盖全国50%以上三甲医院。参考行业经验数据,单台手术机器人约可带动年均50-100万元的配套耗材销售,2025年只要投放100台,潜在增收可达1亿元。而2026年如果完成目标,则将带来约5亿元的新增收入。

另外除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大博医疗还在积极推进脊柱机器人、创伤机器人的注册取证。未来大博医疗将成为以手术机器人技术平台为主的综合性骨科方案商。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上一篇:2026上海康复医疗展:悠自元康复机器人西南总部落户成都彭州

下一篇:2026医用敷料展:珀莱雅入局 “械字号”赛道再迎激烈竞争

返回顶部